快3玩大小一直压一个稳赢吗
快3玩大小一直压一个稳赢吗
你的位置:快3玩大小一直压一个稳赢吗 > 新闻动态 > 不忍了!讨要11亿本息无果,阳光保险冻结广通汽车股权

不忍了!讨要11亿本息无果,阳光保险冻结广通汽车股权

发布日期:2025-07-06 07:43    点击次数:157

阳光保险最近一纸诉#图文打卡计划#状,把董明珠力捧的新能源公司“格力钛”的核心资产价值18亿的珠海广通汽车股权给冻结了。

这场纠纷的导火索,竟是2015年格力钛前身“银隆新能源”老板魏银仓签下的一份对赌协议:当时阳光保险豪掷10亿入股,约定业绩不达标就得赔钱,结果银隆不仅没达标,创始人还卷款跑路了。

如今格力钛负债248亿,每卖1元亏0.95元,当年和董明珠一起投资的万达、京东早已脱身,只剩阳光保险的10亿本金加1.5亿利息打了水漂。

2015年的新能源行业,就像一场全民狂欢。

国家补贴政策一波接一波,资本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疯狂涌入锂电池赛道。

当时最火的不是如今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是一家名叫“珠海银隆”的公司它手握一项冷门技术“钛酸锂电池”,号称安全到永不爆炸,寿命超过2万次循环,连董明珠都公开站台:“未来一半的大巴车都得用它! ”

顶着“董明珠背书”的光环,银隆瞬间成了资本宠儿。

2015年底,阳光保险掏出10亿真金白银,拿下银隆14.94%的股权,成了第二大股东。

签协议时,双方还埋了颗雷:银隆承诺三年业绩翻倍,如果做不到,就得连本带息赔给阳光保险11.5亿。

没人料到,这场豪赌会变成一场连环崩塌。

钛酸锂电池虽然安全,致命缺陷却很快暴露:成本是磷酸铁锂电池的2倍,储电量却只有人家一半。

一辆装钛酸锂电池的大巴,售价高出同行30万,公交公司看了直摇头。

2017年国家新能源补贴突然退潮,银隆的订单像退潮后的礁石,赤裸裸晾在了沙滩上。

技术路线选错,只是灾难的开始。

2018年,银隆突然自曝家丑:创始人魏银仓和总经理孙国华,通过虚假工程合同和关联交易,掏空了公司7.8亿资金。

等警方上门抓人时,魏银仓早已逃往美国,只留下空荡荡的办公室和一堆烂账。

生产线停工、供应商堵门讨债、IPO计划泡汤曾经的“新能源明星企业”,成了老板跑路、员工讨薪的烂摊子。

这时候,董明珠出手了。

2016年格力股东们集体否决她130亿收购银隆的计划,她直接自掏腰包23亿,还拉来王健林、刘强东等大佬凑了30亿,硬是接盘了银隆22.3%的股权。

“我押上全部身家! ”董明珠的誓言犹在耳边,现实却狠狠打了脸:2019年,为了给银隆续命,格力电器偷偷买了10亿私募债,再辗转借给银隆5亿,被媒体嘲讽为“曲线输血”。

输血五年后,窟窿反越捅越大。

2021年,格力电器终于以18.28亿拍下银隆30.47%股权,把公司改名“格力钛”,正式并表。

可并进来的不是金矿,是烧钱的无底洞:2021年亏4.17亿,2022年亏19.05亿,2024年上半年又亏19.05亿。

格力电器实在扛不住,在2024年财报里默默计提了28.4亿减值损失几乎是把收购的钱全扔进了水里。

最惨的还不是格力。

当年一起入局的万达、中集等资方,早在2023年就嗅到危险,趁着格力电器回购股权时果断割肉离场。

唯独阳光保险死守11.6%的股权,成了第三大股东。

不是它不想跑,是根本跑不掉:当年入股成本每股7.81元,2023年格力回购价只剩3.75元,一退就得认赔6.2亿。

“险企最怕的不是亏钱,是亏钱的消息上头条。 ”一位资深投行人士点破关键。

阳光保险硬扛着没走,还存着一丝幻想:格力电器毕竟是千亿级巨头,总不能看着子公司倒闭吧?

可幻想终究被现实碾碎。

2025年6月,眼看着格力钛负债飙到247.86亿,资产负债率逼近100%,阳光保险终于忍无可忍,向法院申请冻结格力钛最值钱的资产子公司珠海广通汽车的全部股权。

格力钛的回应,把矛盾推向了戏剧高潮。

它连夜发声明,把锅全甩给9年前跑路的魏银仓:“公章是他偷盖的! 担保是无效的! ”

可投资者们根本不买账。

在格力电器的股吧里,骂声一片:“魏银仓都逃到美国多少年了,现在还能背锅? ”“管理层年年填坑,填出个负债248亿的怪物! ”

更扎心的是,格力钛的挣扎越来越像徒劳。

为了自救,它砍掉了乘用车业务,转头去做环卫车和京东物流车,甚至押注储能赛道。

半年报里19亿的亏损证明:这些转型远水救不了近火。

它的核心资产广通汽车的股权冻结,意味着融资渠道彻底被封死,连“借新还旧”的路都被堵死。

这场持续9年的荒诞戏码,没有赢家。

阳光保险的10亿投资,在仲裁庭上变成了一纸冻结令;董明珠的“造车梦”,成了格力财报里28亿的减值黑洞;那个曾被资本捧上天的“钛酸锂神话”,如今只剩邯郸工厂里生锈的流水线,和247亿债务压顶的残局。